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,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,并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阴阳五行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?
一、阴阳的奥秘
阴阳,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。凡运动的、外向的、上升的、温热的、明亮的、无形的皆属于阳;相对静止的、内向的、下降的、寒凉的、晦暗的、有形的皆属于阴,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,如同白天与黑夜,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共同维持着自然的节律,在人体中,生理活动属阳,如机能的亢奋;物质基础属阴,像血液、津液等,一旦阴阳失衡,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,比如阴虚则生内热,阳虚则生内寒。
二、五行的奇妙世界
五行即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。木曰曲直,具有生长、升发、条达舒畅等作用,在人体对应肝、胆,与春季相关联;火曰炎上,有温热、上升、光明等特性,对应心、小肠,与夏季相连;土爱稼穑,有着承载、生化、收纳的作用,对应脾、胃,贯穿于四季;金曰从革,代表收敛、肃杀、变革,对应肺、大肠,与秋季相应;水曰润下,具有滋润、下行、寒凉等特点,对应肾、膀胱,与冬季有关,五行之间相生相克,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,维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;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
阴阳五行理论贯穿于中医的各个环节,从诊断到治疗,都离不开对其的运用,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协调五行关系,中医能够达到治疗疾病、养生保健的目的,你是否对阴阳五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