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里,有人打着“看风水”的旗号招摇撞骗,声称能改命旺运、驱凶纳吉,实则掏空业主钱包,但问题来了:到底什么样的风水行为会触碰法律红线?普通居民又该如何辨别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限呢?
以迷信为幌子的诈骗陷阱**
当所谓的“大师”吹嘘自己精通易理、通晓阴阳,并以此收取高额咨询费或做法事敛财时,本质已沦为诈骗工具,某些人假借调整家居布局之名,诱导受害者购买高价吉祥物,甚至虚构灾难预言恐吓他人交钱消灾,这类行为明显违反《刑法》中关于诈骗罪的规定,涉案金额较大者将面临有期徒刑、罚金等刑事处罚,更恶劣的是,若利用职务便利(如公职人员参与),还可能构成渎职犯罪。
扰民装修引发的邻里纠纷**
另一种常见争议源于过度迷信导致的极端装饰行为,比如某业主将入户门扩宽至包裹消防管道,安装反光强烈的防弹玻璃,还在门口堆满风水摆件和长明灯笼,这些操作不仅破坏建筑结构安全,更直接影响相邻住户的正常生活与公共空间使用,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,此类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可被起诉要求整改赔偿,值得注意的是,单纯摆放绿植或小型饰品等合理爱好并不违法,关键在于是否超出必要限度。
合法与非法的本质区别**
需要明确的是,传统风水文化本身作为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并不违法,真正触法的是两种情形:一是披着玄学外衣实施经济欺诈;二是因个人癖好损害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,前者属于刑事打击范围,后者则适用民事侵权责任,对于普通市民而言,若遇到夸张到影响生活的所谓“风水改造”,完全可以通过拍照取证、向物业投诉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。
上海对风水活动的监管核心在于区分正常文化习俗与违法犯罪行为,只要不涉及欺骗钱财、危害公共安全或侵害他人权益,单纯的环境优化尝试仍在法律允许范围内,但一旦越过边界,等待从业者的将是严厉的法律制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