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风水学中,定向是极为关键的环节。传统风水定向常以座山为重要依据之一,但究竟是不是完全如此呢?这其中大有学问。
何为座山与朝向
座山,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或墓地等所背靠的山脉或地势较高的一方,而与之相对的,面向的一方则为朝向,在风水观念里,有山必有向,有向必有山,二者相互依存,比如甲山庚向,甲山所在方向即为座山,庚向则是其对应的朝向。
以座山定向的原理
从传统风水理论来讲,山被视为阴,代表着静止、靠山,给人一种稳定、坚实的感觉,而水为阳,代表动,在定向时,会以静止的阴性之方作为坐山,阳性动方为向,当有两座山在宅前时,通常会以大的山为坐山;若两座山大小一样,则以较近的山为坐山,这里的山的大小是以在宅内见到的情况为准。
其他影响定向的因素
风水定向并非仅仅取决于座山,在实际的风水实践中,还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有的风水学派重视“以阳定坐向法”,也就是窗户定向法,在阳宅中,窗户最多的那一方为向,相对方为坐,因为窗户能引入外界的光线和空气,吸收的阳气多,对阳宅影响较大。
现代风水定向方法还衍生出大门、阳台等多种规则,强调开阔度优先与主次取舍的实用逻辑。
所以说,虽然座山在风水定向中具有重要地位,但风水定向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,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以座山来定。